close
博客來66折 | 全館即時榜 | MUJI無印良品 | STARBUCKS星巴克 |
![]() 原住民族運動.媒體.記憶:後殖民進路 |
所謂學海無涯,勤是岸;青雲有路,志為梯。 今天給大家介詔一本書, 翰蘆出版,書名為原住民族運動.媒體.記憶:後殖民進路,作者是以撒克.阿復, 出社會後,在一天的辛勞後,與書共舞的時間可以說是越來越少了, 而好書值得細細品味, 一杯咖啡或茶加上一本書,便可渡過一個悠閒的下午, 或許您是為了考試還是其它的目的不得不看書, 但放下心中的定見,改用欣賞的觀點, 不疾不徐,必另有所不同的領悟。 ???更多關於--原住民族運動.媒體.記憶:後殖民進路內容--請點我 |
以下是本書的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者近年來探討原住民族運動、媒體、歷史記憶方面的五篇文章,具體呈現他在後∕解殖民進路的實踐路徑: ? 一、剖析公廣集團傳播帝國主義下的原住民族電視台之依賴性格,並從多元文化主義和法理探討分析原住民族電視台的公共性定位和自主經營的可能性。 二、在台灣多重層傳播帝國主義宰制下的媒體環境,提出原住民族具文化抵抗進路、自我書寫、解放性意涵的自主性傳播論述。 三、從阿美族人自我書寫和紀念的「大港口事件」,探討原住民族歷史苦難記憶的儀式過程,敘事書寫和集體記憶乃至對抗遺忘的論述實踐,具解放性之自我救贖意涵。 四、從象徵鬥爭的概念探討台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和其他衍生性運動的意義和發展。 五、分析當代民主國家對原住民族具帝國主義和制度性暴力的政策,藉普遍人權主義之霸權反削弱原住民族的差異性和自主性,破壞原住民族之文化主體,同化了原住民族,基於此,提出自決自治是具社會改造性格的賦權性解殖工程。 作者介紹作者簡介以撒克?阿復 (Isak Afo) ? Isak Afo(以撒克?阿復), 成長於花蓮馬太鞍部落的Pangcah, 屬於Lalamay年齡階層, 長期從事原住民族運動和社會運動, 以左派原獨份子自居, 服膺解放神學的基督徒, 血液裡充滿溫和卻桀傲不馴的種籽。 目錄▌??? 原住民族電視台vs. 公廣價值?!-原視法與原住民族獨立自主電視台之建構 壹、前言:原住民族電視台的設置和相關議題 貳、公廣集團原住民電視台:原住民族傳播權的邊陲化 一、董事會的組成 二、原民台諮議委員 三、原民台台長的遴選和人事任命 參、 媒體所有權:建構民族自決、自治的原住民族傳播權 肆、公廣集團 vs. 原住民族傳媒權? 一、公廣價值與同化主義的共謀 二、媒介帝國主義 三、內部殖民主義∕內部媒介帝國主義? 伍、多元文化主義與原住民族傳播權 陸、結語:傳播權的深化:原住民族電視法之立法 一、建構原民台作為另一個公共頻道 二、原住民族電視法作為原住民族傳播權利法制化的基礎 三、經費來源:基於補償權和積極行動精神之經費捐贈 參考書目 ▌??? 後殖民?自主書寫?解放 -多重層傳播帝國主義宰制下的原住民族傳播論述 壹、前言 貳、多元主義傳播權和原住民族傳播論述 參、多重層傳播帝國主義的宰制 一、國際傳播帝國主義 二、內部傳播帝國主義∕內部殖民主義? 三、公共電視傳播帝國主義 四、專業主義傳播帝國主義 肆、建構原住民族自主性的傳播論述 一、文化抵抗進路之原住民族傳播論述 二、原住民族自我書寫的傳播論述 三、自我書寫的解放意涵 四、去殖民的翻譯 伍、結論 參考書目 ▌??? 紀念作為文化抵抗 -大港口事件作為「危險記憶」的解放意涵 壹、前言 貳、阿美族人自我書寫的「大港口事件」 參、「鴉片記憶」vs.「危險記憶」 一、鴉片記憶 二、危險記憶 肆、文化抵抗的紀念:大港口事件作為民族解放的危險記憶 一、記憶倫理-面對自己民族的醜陋面 二、對抗遺忘的解放實踐 三、敘事與集體記憶 四、從歷史的廢墟中走出 參考書目 ? ▌??? 原住民族正名運動vs. 象徵暴力 -象徵抗爭進路下的正名運動及其衍生性社會實踐 壹、前言 貳、正名運動與非均質性文化自治 參、官方語言與象徵暴力 一、象徵暴力 二、官方語言象徵暴力 肆、象徵鬥爭進路的正名運動 一、象徵鬥爭意涵的族語書寫系統 二、正名運動與社會改造 三、認同與建構主體 四、新秩序的誕生 伍、結論 參考書目 ▌??? 現代國家對原住民族自治主體的侵害 -88災後重建、五都對原住民族社會的衝擊與挑戰 壹、前言:災難資本主義與現代國家的侵奪性格 貳、現代民族國家對原住民族的壓迫和同化 參、乞丐趕廟公?入侵原住民族土地領域的移民政策 一、居於絕對弱勢的原住民族人口結構 二、日據時期的移民政策 三、山地原住民鄉裡的非原住民 肆、分而化之的集團移住、行政區域劃分 一、集團移住政策 二、原住民族行政區域之劃分 三、一分為二:區分為平地∕山地原住民之分化政策 四、一分為三:區分山地∕山地∕都市原住民之分化政策 五、母系的消亡與恢復及衍生的問題 六、中華文化霸權命名下的原住民族地區 伍、訂定官方語言與原住民族語言的流失 一、日治時期的國語政策 二、國民政府時期的國語政策 陸、同化—國家對原住民族政策的意向與結局 柒、結語:建構後五都時代的台灣原住民族自治 一、後五都時代制定培力自主自治的都市原住民族政策 二、屬地∕屬人自治相輔相成的原住民族自治 三、儘速完成《原住民族自治法》的立法 參考書目 序自序上個世紀80、90年代,正值台灣政治和社會運動熾熱的黃金年代,當時我正就讀台灣神學院,一個學習神學的學徒,就像當時有多年輕熱血的朋友一樣看見不公不義的事忿忿不平而開始積極參與投入和重建公義社會的實踐。而當時我正服膺盛行於拉丁美洲積極關懷被殖民、被宰制者之解放救贖運動的「解放神學」,所以正好以所處的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處境意欲落實信仰和神學反思實踐的場域。 當時,因為原住民族社會裡法政人才不多,爭取原住民族權利過程中有時需要法理辯論,需要基本的法律知識。無法期待別人的情況下,只好自己土法煉鋼,請教專家學者,閱讀研究,邊作邊學並作反思,現在想來,這樣的進路也滿符合解放神學主張praxis的精神。 這裡收錄的幾篇文章,都是在實際參與社會實踐的心得和反思,在不同的戰鬥位置和實踐脈絡留下的書寫記錄和生命刻痕。蒐集了近年來探討有關原住民族運動、媒體、歷史與記憶方面的文章,嘗試從後/解殖民實踐進路建構原住民族的社會改造工程。 首先,剖析公廣集團傳播帝國主義下的原住民族電視台之依賴性格,並從多元文化主義和法理探討分析原住民族電視台的公共性定位和自主經營的可能性。其次,是探討在台灣多重層傳播帝國主義宰制下的媒體環境,提出原住民族具文化抵抗進路、自我書寫、解放性意涵的自主性傳播論述。再次、要從阿美族人自我書寫和紀念的「大港口事件」,探討原住民族歷史苦難記憶的儀式過程,敘事書寫和集體記憶乃至對抗遺忘的論述實踐,具解放性之自我救贖意涵。再來是要從象徵鬥爭的概念,探討台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和其他衍生性運動的意義和發展。最後是分析當代民主國家對原住民族具帝國主義和制度性暴力的政策,藉普遍人權主義之霸權反削弱原住民族的差異性和自主性,破壞原住民族之文化主體,同化了原住民族,基於此,提出自決自治是具社會改造性格的賦權性解殖工程。 本書大部分章節內容都曾發表過,本想將全文重新彙整,文辭潤飾和增刪,但一直延宕無法實行。本書的完成,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妻子Hongay,若非她的支持與督促,本書完成之日還不知等到何年何日,還有長期來一直無怨無悔支持我的父母親。我也要特別感謝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的補助支持和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會的出版,尤其是施正鋒教授的督促與協助,讓本書能在緊湊的時間內順利付梓。最後,感謝翰蘆圖書出版公司編輯部的校稿與編輯,因有他們專業且有效率的協助,能讓本書能早日印刷出版。 以撒克.阿復 |
熱門書: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全站熱搜